您好,欢迎访问顺时针纪念册官网-www.sszjnc.com+微信关注/网站地图/联系我们/18280001592

免费咨询热线182-8000-1592

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纪念相册制作 通讯录定制公司

首页新闻资讯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纪念相册制作 通讯录定制公司

毕业40周年同学聚会纪念相册制作 通讯录定制公司

时间:2017-11-09 05:54分类:同学聚会纪念册作者:顺时针纪念册(www.sszjnc.com)

六月的伊犁,阳光和煦,草木繁茂,万物滋润,路边的玫瑰花含苞待放。2017年10月23日,伊犁农校作物25班的同学们从河北、山东、河南、深圳、乌鲁木齐等祖国各地汇集到伊宁市。弹指一挥间,金梭和银梭在我们人生履历中穿梭。毕业40年,我们终于在2017年相聚在一起。

DSC_6701

聚会前,马存杰同学用微信写给同学们的一封信,信中写到:“暖风和畅花成行,四十年聚首喜相逢,伊犁河水三千尺,哪有同学比我情。四十年如白驹过隙,四十年弹指一挥间,四十年的思念,四十年的期盼,我们终于在同学聚会上相聚一首。这是一个多么令人激动的时刻,虽然人是面非难相辨,但乡音未改情却真。四十年,我们虽天各一方,但月共一轮;四十年,我们聚少离多,时空距离让我们更加珍惜友谊,更加彼此思念,……”。马存杰写的这封信,道出了各位同学们的心里话。盼了四十年的心愿,现终于实现了,同学们相见时那感人的情景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,因此我们也决定制作班级的同学聚会纪念相册。相见时,这些两鬓染霜,已是爷爷奶奶辈的同学们,依然按捺不住重逢时的喜悦,叽叽喳喳,谈笑风声。四十年的岁月,同学们的音容已变,猛一相见都未能相认,但从同学们一个动作,一个眼神中就能认出是谁,年青时的容貌刻在每个人的心中,再次相见仿佛又回到了四十年前,各个同学当年的趣事、外号脱口而出。看看四十年前那一张张稚气未脱的面庞,端祥那满脸天真的你我,就把我们带回到那个纯真与激情共存的美好岁月。四十年来步履艰辛,四十年来春华秋实,四十年来走出校门的同学们虽然各奔东西,天各一方,但总有一种感情需要我们去缅怀,总有一份友谊引领我们去追忆,那就是当年的校园生活和同学的情谊。记忆中,教室里的课桌椅虽然是那样的简陋,但从这里出发,我们扬起了人生的风帆,学到了做人的真谛,同学之间种植下了纯真的友谊。四十年的今天,我们相约聚会在伊犁,相互寻觅着昔日同窗的身影,寻找着同桌的你。


DSC_6707

为了筹备这次聚会,顺利制作出聚会纪念册,在伊犁的高萍、张玉平、马存杰、刘胜利、多得胜、楚素珍等同学组成了组委会。为了使这次聚会能让同学们有一种回家的感觉,组委会的同学们不顾家中有病住院的孙女,不顾家中年迈的父母,不辞辛苦,对这几天的吃、住、行都做了周密的安排,提出了各种预案。为了使离开伊犁多年的同学能了解伊宁市的变化,他们顶着烈日,开车到一个个景点、一条条路线去踩点,最后选出一条最能使同学们看得见,亲身体会到、了解到伊犁变化的最佳参观路线。在这三天的聚会中,我们去了母校,慰问了老师,参观了伊宁市城市规划馆,游览了伊犁河两岸美丽的风景,参观了发展中的伊宁市开发区,重温了四十年前那段终生难以割舍的情缘。


DSC_6708

四十年前,我们从各县市汇集到伊犁农校,开始了为期两年的专业学习。当时都是下乡知青,有的在农村已待了三年多,我们都深知那时的农业作物是靠天吃饭,耕作粗放,种子退化严重,小麦亩产只有100斤左右,因而我们从上农校第一天起,就发誓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上学机会,好好学习专业知识,用科学的方法来改变这些状况。当时,农校老师的理论和业务水平很高,很多都是自治区、自治州土壤、植保、农业方面的专家。因农校文革后才开始招生,没有教材,老师们就参考别的农学院的教材,结合伊犁的现状,给我们编写教材,实验室的试剂不全,老师就用土方法来教我们做实验。如:看洋葱的细胞结构,董瑞琪老师就用红蓝墨水来当染色剂,做土壤结构养分的分析;余定域老师就用他家筛粮食的筛子来做土壤分离。当时我们班有32个学生,因是下乡知青抽上来的,年龄相差较大,学历也参差不齐,有67、68、69级初中生,还有小学都没毕业的。当时的班主任鲍月清老师根据我班这种情况,把不同年龄、不同学历的同学分成若干学习小组,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差。当时,同学们学习积极性很高,又都有下乡的经历,虽然学农很苦,但同学们求知的欲望很高。而且有这么好的学校,这么尽责的好老师,所以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就更大了。每次去实习,吃的是窝头,住的是仓库里的地铺,晚上睡觉给我们作伴的是老鼠,白天还要顶着烈日给玉米授粉、挑选优良的麦穗。在这种条件下,没有一个同学退缩,不管是在兵团农场,还是在公社,同学们都积极参加,谁都不愿失去每次实习的机会。在学校不但要学习,还要响应毛主席“深挖洞,广积粮”的号召,参加学校挖防空洞的任务。在当时学习紧,劳动任务重的情况下,同学们互相帮助,男同学饭量大,定量不够吃,女同学就把省下的饭给男同学吃,劳动时,男同学抢最重的活干。为此,我们24班一直是学校的先进班集体。毕业后,24班的同学一直活跃在伊犁各县市的农业第一线,不少同学在农业战线上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,改变着贫困落后的现状。经过几十年的奋斗,这些同学们取得的成绩在当地得到大家的认可,并走上了各县市的领导岗位。


DSC_6709

在学校的两年中,尤其是让我们24班全体同学值得骄傲的是,我班有8位同学响应组织号召去西藏阿里工作,他们是:王翠兰、颜朝辉、佟玉珍、战善林、李文胜、张国道、王继生、丁明秀。七十年代的阿里,条件非常艰苦,那时阿里急需教师和农业方面的专业人才。当时,我们还有半年多就毕业了,但如等毕业再去,到阿里的路就要大雪封山,只有再等一年,这样在1976年7月选送去阿里的人就要启程。当时临近放假,同学们听了动员报告后,都积极报名,经过领导多方面评选,以上8位同学光荣被选上,他们经过一个多月的艰难行程,顺利到达阿里首府—狮泉河。



据去阿里同学在这次聚会时介绍,他们到那一下车就听到了一个最大的噩耗——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的消息,他们顿时感到天都要塌了,他们和全国人民一样,沉浸在这种悲痛的日子中。经过两个月的等待,他们才被分配到各个学校和各县农业局。当时阿里的农业发展非常薄弱,专业技术人员也不多,这些同学到那后,克服强大的高原反应,奔走在各县的基层第一线,了解那里的气候、土壤和种植情况。他们用学到的专业知识,结合当地的农业情况,挑选适合阿里种植的农作物,并给领导提出最好的合理化建议。虽然他们在阿里只待了四、五年,但他们为阿里以后的农业发展贡献了最大的力量。



因阿里地广人稀,每个同学负责一个县的农业工作,到下面检查工作,交通工具就是骑马。他们去时都不会骑马,但在那里没有马是寸步难行,张国道同学有次骑马去下乡,不慎从马背上摔下,腰受伤躺了两个多月,这期间亲人都不在身边,也不能回来,都是别的同学一直照顾他到痊愈。去阿里的同学不但把专业知识带到了阿里,传授给了与他们一起工作的同事,也把24班互助友爱的精神带到了阿里。在聚会上,我们当年留下来的同学,对他们当时勇敢的报名去阿里的精神赞叹不已,表示敬佩。因而,这次聚会也是我们和去阿里同学的聚会。自从离开学校,我们就再没有见过这些同学,多年的牵挂,多年的盼望,这次终于实现了。祝从阿里回来的同学生活幸福,他们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。



在聚会结束之时,特克斯的同学又邀请我们从外地来的同学一起去当地游玩,特克斯县因八卦布局而闻名,八卦城呈放射状,街道布局如神奇迷宫一般,路路相通,街街相连,具有浓郁的民俗风情。喀拉峻的美更是叫同学们惊叹,喀拉峻是伊犁最好的高山草甸草原, 6至9月份看喀拉峻芳草萋萋,繁花似锦,犹如一幅舒展的碧色地毯,一直铺展到皑皑冰雪的高山脚下。同学们一路走来一路留影,就怕落下那个美丽的画面。夜晚,我们一行人露宿在空中草原帐篷中,大家不顾一天的劳累,吃着肉、喝着酒、唱着歌、跳着舞、畅谈着同学情,直到凌晨四点多,同学们依然兴奋不已。这次聚会正值开斋节,马存杰同学放弃陪老父亲过节,而一路陪我们来到特克斯。谢谢您——马存杰。这份同学情,我们会永记心中,同学聚会纪念册让我们的回忆永存 。


昔日的同窗,在祖国的四面八方都各自忙于工作、生活等等,能够相聚的同学越来越少,所以短暂的相聚总是让人难忘。纯真的岁月,同窗的共读,铸就了没有功名利禄的各种融合,编织了没有心灵距离的欢乐,这就是清澈见底的同学之情。

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,同学聚会在依依不舍的气氛中结束,大家相互寄语保重,祝愿同学们之间的深厚友谊像伊犁河水一样源远流长、绵延不息。

成都顺时针纪念册设计,相册制作,相册设计,相册印刷,画册设计印刷一条龙,专业定做同学纪念册,毕业纪念册,毕业册,聚会纪念册等个性相册制作。制作相册,宣传册设计,一对一设计定制首选
©2015-2017 顺时针纪念册设计制作公司 精装纪念册设计,宣传画册设计 www.sszjnc.com 版权所有| ICP备案:蜀ICP备16035673号-1

导航 客服 QQ 电话